竞彩足球比分

图片

专业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专业设置

古代汉语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19-01-04


古代汉语研究所所属的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最早可追溯到1902 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国文类(亚星管理网平台的前身)开设的汉语、汉字课程,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早在建校初期,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三位弟子吴承仕、黄侃、钱玄同以及一大批汉语言文字学领域的大师级学者都曾在这里传道授业。
  解放后,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学科调整前有两个博士授权点:一个是陆宗达先生创建的汉语文字学学科点,属我国第一批博士点;另一个是俞敏先生创建的汉语史学科点,属第三批博士点。学科点调整后,两个博士点合并为汉语言文字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陆、俞两位导师之后,学科点在王宁先生的带领下又有了新的发展。1995 年依托学科点成立了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章太炎黄季刚学术研究中心,2000 年与民俗学、古典文献学两个专业结合成立了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2005年成立了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2016 年成立了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重点实验室。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所以王宁先生为核心,形成了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团队,共有在岗教师13 人,其中教授5 人(含资深教授1 人,博士生导师5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 人),副教授4 人,讲师4 人,2018年被评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作为以传统继承为主要特色的学科,研究所提出了“师古而不复古,坚守而不保守”的继承原则,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化改造而形成的训诂学、说文学、汉字学、词汇语义学方向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计算机手段相结合的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一、训诂学与音韵学
  陆宗达先生和王宁先生为传统训诂学在新时代的复兴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训诂简论》《训诂方法论》《训诂学原理》等在训诂术语的系统化、训诂方法的科学化、训诂学原理的总结等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代表着现代训诂学的发展和成熟。汉语词源学是训诂学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所批判继承并发展传统字源学理论,开创并拓展了立足于汉语实际、根植于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汉语词源学。
  音韵学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推进,本研究所的音韵研究坚持传统小学的做法,把音韵视为训诂的工具,并与词源学同步研究。王宁先生、黄易青教授等合著的《传统古音学研究通论》等著作是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取得的重要成果。
  二、说文学与汉字学
  本研究所汉字研究的历史悠久,前辈学者在《说文解字》研究、汉字改革和古文字研究方面,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成果。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陆宗达先生联系传世文献和古文字资料,把《说文》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王宁先生继承《说文》研究的优良传统,把《说文》研究细化、深化、多元化,取得了一批扎实厚重的成果。
  经过多年的汉字研究实践,王宁先生提出了汉字构形学理论。本研究所运用这一理论进行了汉字构形史断代测查,定量分析了甲骨文以来的历代汉字典型资料,完成了《汉字构形史丛书》,其中纲领性著作是王宁先生的《汉字构形学导论》。此外,研究所成员在汉字理论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如李国英教授与周晓文教授《字料库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字料库”建设理论,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反响。
  三、汉字规范与中文信息处理
  在汉字整理、汉字规范、汉字标准领域,本所成员多次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研制。由王宁先生主持、本所成员参与完成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解决了国家重大语言文字需求。李国英教授和周晓文教授多次代表中国主持并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表意文字工作组,承担了被列入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华字库”工程的项目包“版刻楷体字书文字整理”,编制了目前国内外最为完备的“中国古代字书书目”,建立了迄今为止国内外最大的数字化中国古代字书资源库。
  在中文信息处理与古籍数字化方面,先后创建小篆字库与甲骨文字库,建立了“数字化《说文》研究平台”,研制了《超文本〈说文解字〉教学科研系统软件》,设计了《说文》学知识库,推动了《说文》学习、研究方法的变革,在“数字化说文学”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
  四、语法学与词汇学
  本研究所的语法学方向,最早是上个世纪20 年代初由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人黎锦熙先生开创的。目前,研究所的刘利教授主要致力于古代汉语语法和汉语语法史的研究。
  在词汇学方面,王宁先生指导博士生对历代文献的词汇和词义进行了专书或断代的客观分析和系统描写,以期建立系统全面的汉语词汇词义历时语料库和属性库;加强对历代训诂材料的具体分析和归纳整理,从理性的高度建立起古籍注释的操作原则和评价体系。



版权所有 亚星管理网平台 - 亚星管理平台正网 通信地址: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