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志
发布时间: 2024-05-07
刘全志 副教授 个人简介 刘全志,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任亚星管理网平台副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文献与文化思想研究,集中于出土文献与早期典籍的生成和阐释研究,出版专著《先秦诸子文献的形成》(中华书局,2016)、《早期中国知识观念与文献的生成·战国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学评论》、《哲学与文化》(A&HCI收录期刊)等刊物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3项、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 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亚星管理网平台 邮政编码:100875 电子邮箱:liuqz@bnu.edu.cn 学术成果 1、后羿形象的衍生与文化内涵的建构,广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 2、从“黄炎之后”到“炎黄之后”,学习与实践,2024年第4期。 3、“京师”的生成,天津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 4、上博简《鲁邦大旱》的时代与主旨新证,湖北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 5、出土文献视域下的《左传》成书过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6、汉代“解祠”黄帝的仪式与“枭羹”习俗的形成,民俗研究,2022年第2期。 7、论《豳风?鸱鸮》的阐释与主旨流变,文学评论,2021年第4期。 8、论先秦时期最高范畴的多样性与统一过程,哲学研究,2021年第3期。 9、清华简《系年》的成书与墨家学派性质,浙江学刊,2021年第2期。 10、论秦汉都城空间的演进与京都赋的形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 11、论先秦两汉时期“都城”及其相关名称的衍生和定型,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12、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的文化视野,文艺研究,2019年第8期 。 13、论孟子“好辩”的话语依据及来源,江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14、《论语》子张“书诸绅”与箴诫传统,学术界,2018年第11期。 15、论“丹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功能与衍变,《哲学与文化》,2016 年第 9 期。 16、先秦话语中黄帝身份的衍生及相关文献形成,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 17、论《庄子》的文本形态与话语资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18、《论语》子张“书诸绅”的本义与文化依据,孔子研究,2014年第3期。 19、论清华简《系年》的性质,中原文物,2013年第6期。 20、孔子眼中的舜“无为而治”新论,中国哲学史,2013年第1期。 21、从舞容与颂诗的关系看《大武》在典礼中的运用,音乐探索,2012年第4期。 22、清华简《保训》“假中于河”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23、论孔门七十子的讲习活动,《孔子研究》,2012年第2期。 24、西周《大武》乐章新论,湖北大学学报,2012第1期。 25、孔子之子“伯鱼出妻”说考辨,孔学堂,2018年第4期。 26、论战国时期“易说”的文本形态,励耘学刊,2019年第1辑。 27、先秦诸子文献的形成,中华书局,2016年。 28、早期中国知识观念与文献的生成·战国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 29、论语诠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30、镜花缘,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土文献与战国时期的春秋史书写研究(23BZW040),主持。 2、北京市社科基金:先秦两汉时期孔子文献的形成与衍生研究(19WXC013),主持。 3、全国古籍整理项目:《诗识名解》的整理与校点,主持。 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两汉话语中五帝形象的衍生与相关文献的形成研究(17BZW082),主持。 5、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战国时期六经文本的衍生与定型研究(17GZGX25),主持。 开设课程 《史记》选读、《诗经》精读、中国文化概论、《汉书》导读、《战国策》导读、原典阅读与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1、文科学术论文写作与规范等。 获奖情况 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北京师范大学励耘优秀青年教师奖(201912,独立),主讲课程“《史记》选读”获得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202012,独立),“《诗经》精读”获得大成国学奖(202101,独立),“中国文化概论”、“《诗经》精读”被认证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排名第三),“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文科理念的课程改革”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