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鹏
发布时间: 2019-07-20
? 一、学术履历 符 鹏,男,汉族,1983年生于南阳。 2019年7月— 亚星管理网平台副教授,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2016年1月—2019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2012年9月—2015年12月,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讲师 2006年9月—2012年6月,亚星管理网平台文艺学硕士、博士 2002年9月—2006年6月,南阳师范学院亚星管理网平台汉语言文学学士 本人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论与思想史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希望透过社会史和精神史的维度激活既有的思想史研究方法,由此重新思考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文论研究的问题意识、方法视野及其认知能量。其中,尤为致力于探究1950与1980年代两个时段历史与文学形构过程的政治、社会、思想与文化意涵。其二,英国文化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希望探究英国文化研究兴起与演进过程所关联的英国社会、思想、政治与文化议题。其中,特别集中关注早期英国文化研究实践及论争的思想史与社会史内涵,进而探索在中国语境重新激活文化研究活力的实践路径。 电子邮箱:fupengwxy@bnu.edu.cn 二、学术成果 (1) 《回向“经验”的可能方式与人文知识思想的社会想象力》,《人文知识思想再出发是否必要,如何可能?》,(台湾)唐山出版社,2019年。(2.6万) (2) 《阶级叙事的文化想象力及其限制——〈钢的琴〉的现实感与问题意识》,张志强主编:《亚洲现代思想》(第2辑),三联书店,2019年,即刊。(1.6万) (3) 《进化与伦理:梁启超的人道观念及其张力》,《哲学与文化》(台湾),2018 年第3 期。(1.2 万,A&HCI) (4) 《体制改造、意识重构与工会的再定位——1956 年天津私营工业改造的历史实践及其精神内涵》,贺照田、高士明主编:《人间思想》(第9辑),(台湾)人间出版社,2018 年。(3.6 万) (5) 《境况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历史构成与认识内涵》,《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4期。(0.4万) (6) 《管理科学、团体意识与爱情美学——〈沉重的翅膀〉与新时期的价值起源》,《文学评论》,2017年第4期。(2万) (7) 《转折时代的精神现象学:重评〈沙鸥〉及其论争》,《当代电影》,2017年第7期。(1万) (8) 《生产组织、文教实践与主人意识——1953年天津工厂的秩序重建及其精神意涵》,贺照田、高士明主编:《人间思想》(第7辑)“新与旧,理与时,情与势”,(台湾)人间出版社,2017年。(3.2万)[特邀修订版刊于《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5期;收入贺照田主编:《革命·历史·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待出版] (9) 《置身事内的艺术批评》,《读书》,2016年第3期。(0.4万) (10) 《重整河山待新生:天津解放初期工厂接管的历史实践与伦理意涵》,贺照田、高士明主编:《人间思想》(第5辑)“新人·土地·国家”,(台湾)人间出版社,2016年。(2.7万)[特邀修订版刊于《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全文转载;收入王元周主编:《工业化:近代工业的发展与工人阶级的成长》,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待出版] (11) 《现实感与问题意识:群众路线与当代文化研究的实践空间》,陶东风、周宪主编:《文化研究》2016年第1辑(总第24辑)。(1.3万) (12) 《张载〈西铭〉与儒家宗法共同体的想象性建构——以“亲亲尊尊”的礼秩原则为视角》,《宋史研究论丛》,2015年第2辑(总第17辑)。(1.4万) (13) 《再造社会主义新人尝试及其内在危机:蒋子龙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中的青年问题》,《文学评论》,2015年第5期。(2万)[收入罗岗、孙晓忠编:《重返“人民文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贺照田主编:《革命·历史·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待出版] (14) 《理论研究的历史想象力》,《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10期。(0.7万) (15) 《进化论与近代人道观念的重构:以严复和康有为的人性论比较为中心》,许纪霖主编:《知识分子论丛》第13辑,2015年。(1.9万) (16) 《真情实感,还是人情事理?》,《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0.4万) (17) 《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危中之机》,《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年第4期。(0.4万) (18) 《阶级想象的危机与底层话语的困境:重读小说〈那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6期。(1.2万)[收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李云雷编:《“底层文学”研究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19) 《反抗的文化形式与阶级意识的危机:工人阶级文化再思考》,《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第11期。(0.7万) (20) 《置身事内:历史认知的使命与文化时评的位置》,《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2.2万字) (21) 《为什么要读柄谷行人》,《书屋》,2012年第4期。(0.5万) (22) 《当代中国文学社会学研究的知识空间与思想视域》,《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5期。(0.7万) (23) 《奢侈的符号逻辑与中产阶级想象的困境》,《中国图书评论》,2012年第10期。(0.7万)[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全文转载] (24) 《何谓中间物?哪一种进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3期。(1万) (25) 《香港功夫电影中的民族主义书写——以电影〈叶问〉系列为例》,《艺术评论》,2010年第7期。(0.8万) (26) 《作为方法的日本鲁迅研究——以伊藤虎丸的〈鲁迅与终末论〉为中心》,《文化与诗学》,2009年第2辑(总第9辑)。(1.2万) (27) 《责任的重负——哈姆雷特的伦理困境》,《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0.7万) (1) 《文艺美学》(王一川主编),第四章“文学美及其社会文化意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待出版。(1.7万) (2) 《我本来是要去墨西哥的——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主义经验及其问题》(高士明主编),2019年,待出版。(合著) (3) 《革命·历史·文学》(贺照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待出版。(合著) (4) 《当代大众文化价值观研究:社会主义与大众文化》(陶东风主编),第七章“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工人阶级叙事与社会主义的表意焦虑”,辽宁教育出版社,2014年。(3.1万字) (5) 《人与文化》(陈雪虎主编)(丛书主编:王一川),第7章“文化的民主化及其现代革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1万字) (6) 《文学社会学新编》(方维规主编),第4章“经验实证的‘文学社会学’”、第5章“理论批判的‘文学社会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7万字) (7) 《中国现代文论新编》(陈雪虎主编),第5章“时代、革命与文学”、第7章“革命化:从作者到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8万字) (1) 马尔库塞:《作为现实形式的艺术》(翻译),《文化与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辑。(0.9万) (2) 布尔迪厄:《权力场中的文学场》(翻译),《文学社会学新编》(方维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0.6万) (1) 《自我感的历史负载及其时代形变——蒋子龙早期工业小说写作的经验起源与观念内涵》,会议论文,上海大学亚星管理网平台,“当代文学七十年”学术研讨会,2019年6月29-30日。 (2) 《历史激荡中的组织再造:“一长制”兴替的实践构成与观念机制》,会议论文,西南大学研究生院、亚星管理网平台,“文学、革命与中国经验”第一届青年学者论坛,2019年6月22-23日。 (3) 《历史激荡中的组织再造(下):民主改革的尝试与工会论争的疑难》,会议论文,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北京·当代中国史读书会,“作为思想资源的1950年代”,2019年4月20-21日。 (4) 《回向“经验”的可能方式与人文知识思想的社会想象力》,会议论文,北京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人文知识思想再出发——是否可能?如何可能?”,2018年11月30日。 (5) 《历史激荡中的观念振幅、组织再造与人心调适——1957年天津工厂民主管理的历史实践及其思想意涵》,会议论文,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北京·当代中国史读书会,“1950年代中期历史实践的社会、思想、文化、生活意涵”,2018年4月28-29日。 (6) 《重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前提》,会议发言,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暨构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术研讨会”,2018年4月21日。 (7) 《阶级叙事的文化想象力及其限制——〈钢的琴〉的现实感与历史意识》,会议论文,重庆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历史与方法:文艺美学新起点”,2017 年12 月16-19 日。 (8) 《文学感与历史感的辩证:中共制度史研究的认识反省与经验重构》,会议发言,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制度史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学术座谈会暨首届中共党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2017 年12 月9-11 日。 (9) 《再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危机及其历史内涵——蒋子龙早期小说创作论的认识意义》,会议论文,中山大学中文系,“新中国视域中的文学经验、文化实践与社会构造——首届人文社会跨学科青年学者工作坊”,2017 年11 月17-19 日。 (10) 《1956 年天津私营工业改造的历史内涵》,会议论文,北京大学历史系,“工业化:近代工业的发展与工人阶级的成长”(第三届“历史与社会”工作坊),2017 年11 月10-12 日。 (11) 《体制改造、意识重构与工会的再定位:1956年天津私营企业改造的历史实践及其精神意涵》,会议论文,亚际书院、北京·当代中国史读书会,“1953-1956: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社会、文化、生活意涵”,2017年4月22-23日。 (12) 《天津解放初期的文教实践与工人写作》,会议论文,首都师范大学亚星管理网平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文化表征”,2016年11月4-6日。 (13) 《1953年天津工厂的生产组织与秩序重建》,会议论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第二届‘经济与历史’学术研讨会——中国经济学体系的历史建构”,2016年7月1-2日。 (14) 《生产组织、文教实践与主人意识——1953年天津工厂的秩序重建及其精神意涵》,会议论文,亚际书院、北京·当代中国史读书会,“新与旧·公与私·理与时·情与势:再论建国初期历史实践的社会、思想、文化、生活意涵”,2016年4月23-24日。 (15) 《如何细读中央政治文献:以陈云的〈市场情况与公私关系〉为例》,会议发言,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文献与理解:当代中国农村研究工作坊”, 2015年12月25-28日。 (16) 《当代工人诗歌的现实感与精神史意义》,圆桌论文,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深耕:台湾社会与左翼文艺两岸工作坊”,2015年12月18-19日。 (17) 《如何解读蒋子龙的工业题材小说》,会议论文,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资料·视野·方法:中国当代史研究中的多学科对话与思考”,2015年9月11-13日。 (18) 《重整河山待新生:天津解放初期工厂接管的历史实践与伦理意涵》,会议论文,亚际书院、北京·当代中国史读书会,“新人·土地·国家:再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文化、思想意涵”,2015年4月25-26日。 (19) 《现实感与问题意识:群众路线与当代文化研究的实践空间》,会议论文,南开大学亚星管理网平台,“文化研究的教学”(第二届“热风学术”青年论坛),2014年12月6-7日。 (20) 《再造社会主义新人尝试及其内在危机:蒋子龙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中的青年问题》(草稿),会议论文,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北京·中国当代史读书会,“革命/后革命时代的青年问题”学术研讨会,2014年6月21-22日。 (21) 《进化论与近代人道观念的重构:以严复和康有为的人性论比较为中心》,会议论文,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研院,第二届思想史高级研修班,2013年6月21-24日。 (22) 《记忆的政治:劳动的尊严与想象工人阶级的方式——从〈那儿〉到〈钢的琴〉》,会议论文,首都师范大学亚星管理网平台,“创伤记忆与文化表征:文学如何书写历史”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年5月26-28日。 (23) 《爱国主义与阶级话语的再生产:抗美援朝运动在农村的诉苦动员》,会议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亚洲文学文化研究:历史与现状——战后初期东亚史的文学、思想、历史意涵”,2012年7月26日。 (24) 《进化论与中国现代人性革命的危机》,会议论文,亚星管理网平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博士生论坛,2011年4月29日。 (25) 《从德性到人欲:进化论与中国近代人道话语的重构》,会议论文,南开大学亚星管理网平台,“观念·视界·方法——中国文学研究之拓展与深化”第二届两岸三地博士生中文论坛,2011年4月15日-17日。 (1) 《英国文化研究早期理论论争》(1956-1979),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7CZW004),2017-2021,进行中,独立主持。 (2) 《人民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ZDA270),2017-2022,进行中,参与子课题。 (3) 《新时期初现实主义的基本美学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8YJC751052),2018-2021,进行中,子课题负责人。 (4) 《进化论与鲁迅人道主义思想的危机》,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一般课题(SM201610028011),2016-2017,已完成,独立主持。 (5) 《社会主义文化的转折与重构:以蒋子龙早期小说为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委托课题(ICS-2013-C-01),2013-2014,已完成,独立主持。 (6) 《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工人阶级叙事与社会主义的表意焦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大众文化价值观研究》子课题),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重大课题(ICS-2012-A-02),2012-2014年,已完成,子课题主持。 三、 教学实践 (1) 美学原理(本科生,必修) (2) 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本科生,必修) (3) 当代西方美学专题:“尼采的《悲剧的诞生》细读”(本科生,选修) (4) 英国文化研究导论:“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细读”(研究生,选修) 四、 学术讲座 (1) 《“她能属于自己就好了”——新时期初期青年问题的历史脉络、观念构型与实践疑难》,中国艺术研究院青年文艺论坛第84期,2019年5月9日。 (2) 《新时期初期文艺中的青年形象》,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讲堂”236讲,2019年3月23日。 (3) 《历史感、境况性与结构意识:工人研究三题》,系列学术讲座,北京大学历史系,2017 年12 月5 日、12 日、19 日。 (4) 《再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尝试及其内在危机》,学术讲座,中国人民大学亚星管理网平台,2016年5月11日。 (5) 《时代认知的使命与文化研究的历史想象力》,学术讲座,中山大学中文系,2015年12月25日。 (6) 《事关未来的正义:工人阶级的幽灵及其归来》,学术讲座,首都师范大学亚星管理网平台,2013年5月16日。 五、 学术奖励 (1) 士恒青年学者奖(2014)(该奖授予人文学科领域具有突出学术潜力的青年学者) (2)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养基金(2010) 1